本期专访导师:
林老师
美行音乐导师
●院校背景
伯克利音乐学院影视配乐
• 背景介绍:
林老师精通各类音乐,擅长制作各类风格配乐,能融合中西审美,能有效兼顾音乐品位与受众面。善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影视类型创作不同的音乐风格。
• 教学理念:
2020年随着《小丑》与《切尔诺贝利》的作曲相继问世,过去15年的影视配乐审美已经明确进化到了一个新的方向。Netflix热播影视作品的配乐也正在大幅度向低旋律性,高氛围感的方向变化。国内影视剧也急需这样的新鲜变化,日益发展的市场带给音乐创作者更大的空间。
林老师认为,做影视配乐必须对各种类型的影视都有所掌握,要做到“通吃”。这种能力学生们平时多看电影多听音乐,并且去模仿和掌握。此外,配乐人还要掌握多元的音乐风格,比如摇滚、电子、古典,都要会一些。
Q&A
林老师 X 小美
在大学比较迷茫的时候听了几百张的摇滚专辑,最终我下定决心做音乐。
小美:您是如何走上音乐这条路的?
林老师:
我和很多孩子一样,都是从小被父母逼着弹琴、考级拿分、开发智力。
但是,我后面有了很久的空窗期,因为初中住校,重点高中比较繁忙就没有继续弹琴了。由于有钢琴基础,我在高中最受女孩子欢迎的时候和几个同学一起玩儿校园乐队。
最终我下定决心做音乐是在大学比较迷茫的时候听了几百张的摇滚专辑,那会儿听专辑的时候,人会处在一个特别敏感,特别有力量,情绪特别充沛的状态。这是以前作为理工男很少经历的状态。
确定了要学音乐之后,便锁定了目标——传说中全世界流行音乐最强的berklee。
小美:后来又为什么会想着去海外深造呢
林老师:
原来我是学数学的,因为对人生没有太明确的规划,所以暂且定了这个专业。最后确定了要学音乐之后,就想着去拼一下传说中全世界流行音乐最强的berklee。于是拿着自己平时写的专辑就去申请了。
Berklee的生活非常包容,无论是制作人还是演奏家,都需要学习系统的音乐基础课程。并且学校在后期选专业和定位上给了学生特别大的自由,不同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的特化程度也差异特别大。
对于音乐制作人来说,知识体系的完善,以及技能树的丰富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从和声学,视唱,配器,录音,混音,乃至声音设计都会学到许多。
我是电影配乐专业毕业的,现代的电影配乐需要用到的技术特别丰富,并不是只用大交响就能做出符合时代潮流的音乐了。所以学校开始推出一些合成器与声音设计的课程供学生学习。
课余的时候Berklee给学生提供了非常专注且轻松的一个交流氛围,那会儿连周末party喝酒的时候都在分享听到的好歌,艺术鉴赏并乐在其中。
教会孩子们如何客观且包容地思考自己的作品,是我穿插在每节课内一定做的事情。
小美:作为国际音乐教育导师,您认为这重身份能给您带来什么呢?您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林老师:
我认为让音乐人进步的有几个特质,第一是热爱与专注,第二是诚实与思考。想去海外留学做音乐的孩子大多是热爱音乐的;而诚实的态度和反省思考的习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则很可能需要人带领。
诚实指的是对自己情绪的诚实,对自己作品评判的诚实。而教会孩子们如何客观且包容地思考自己的作品是我穿插在每节课内一定做的事情。这样学生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不足,更会自己持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与优势。这样孩子们会高效且快乐的进步,持续获得热爱与专注需要的正反馈。
另外,作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从业人员,给学生带来国际范的审美也是一大优势。音乐制作/创作不光是技术的提升,更重要的还是审美的提升;平时听的都是审美在线的音乐,就相当于平时给大脑喂养高质量的食物,在初级阶段只会大有益处。
小美:您工作之外会喜欢去干些什么来丰富自己的灵感库呢?
林老师:
听音乐,看片子(影视音乐人必需要做),听音乐。
在还没忙起来的时候一定要多听,无论是放空大脑纯享受的泛听,还是集中注意力高度兴奋的精听;这样就能在需要的时候脱手/口而出,弹出/哼出让自己拍大腿的乐句/动机。
然后就是要多锻炼,制作人/配乐师的腰背肩劲绝对是最脆弱的。
流行商用音乐制作方面,中国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国内的相关课程,还是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
小美: 音乐制作都有哪些研究方向/不同国家的专业特点对比/转专业申研难度大不大,需要准备什么内容?
林老师:
制作有偏向录音混音的,也有偏向创作的。而创作的也会有偏向商业的和偏向更独立艺术的。
平时在积极创作,大量听歌的孩子难度不会太大,而对电脑科技本来就比较不擅长的孩子可能要慎重考虑。
需要准备的作品集因具体专业不同,差异也很大。需要进一步咨询。
小美: 中外大学生对比,能力如何?
林老师:
一般来说中国大学生的器乐演奏能力,视奏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突出。但即兴能力、和声的运用弱一些。
流行商用音乐制作/创作来说,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大学教的制作类课程可能和国外差了一个维度。
学生们普遍因为想法太多,而在开始创作的时候在歌曲里加入过多的元素。
小美:您在培养学生们时比较注重哪些技能?
林老师:
和流水线上的老炮相比,初学者们会有各种各样奇特的想法。让学生们学会怎样去保留这些看似不合适的东西,且用各种老炮的成熟手段去保留甚至突出这些想法或者动机,是我非常看重的技能。
学生们其实不缺想法,普遍因为想法太多,而在开始创作的时候在歌曲里加入过多的元素。所以删减掉互相冲突的元素,保留最想保留的那一个是学生们需要做的最大的努力。
比如,应同学特别喜欢加副旋律,奇特的C段,甚至把C段做得巨长,甚至加D段再加尾奏。最终我们删去了很多部分,将很多想法留到了下一首歌里面,整个曲子就清爽多了。
选择专业机构的帮助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比较高效地申请。
小美:现在作品集培训的手段很多,也有很多人说留学作品集可以自己DIY,您作为机构的艺术导师如何看待?
林老师:
如果学生感觉好且课余时间多完全可以DIY。
只是大多数孩子的忙碌程度成年人无法想象,很多都是重点高中的尖子生,兼顾学业且在准备出国留学,时间紧任务重。每周能给到音乐学习,乃至音乐制作/创作学习的时间太少太少了。
留学机构可以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少走弯路,规整想法,比较高效地发掘他的闪光点,从而让招生官看见听见。
小美: 对于学音乐制作的同学,您有什么建议吗?
林老师:
技术和经验都能涨,但是审美一旦废了就泯然众人了。
所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吧!
本文版权属于美行思远国际艺术教育(music.mxsyzen.com),转载请注明出处。